这家互联网媒体年收入超200万美元 每天却仅更新2篇文章

所属分类: 网站运营 / 站长故事 阅读数: 184
收藏 0 赞 0 分享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家媒体创业公司起了一个很普通的名字,还做了一件看似有违互联网媒体发展趋势的事情。这家媒体的名字叫 The Information,现在共有8名采编人员,但平均每天只更新2篇文章。并且,所有内容都需要付费才能阅读,每年订阅的费用为399美元。

但可别小看它。其订阅用户页面简直就是一个CEO、创始人和各种企业高管的展示屏,它的第一批内容贡献者包括硅谷传奇企业家、投资人Marc Andreessen、Quora创始人Adam D’Angelo、21世纪福克斯COO詹姆斯·默多克,Facebook CEO扎克伯格也出席过他们的活动。

现在,The Information已经两岁多了。在近期接受播客 Digiday 采访的时候,其创始人Jessica Lessin透露他们的订户“远多于1000,但距离10000还有一定距离”。如果按有5000订户推算,其来自订户的年收入就已经达到200万美元。

相比其他大型网络媒体,200万美元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对于只有15名员工的The Information来说,已经可以让他们活的非常滋润。这还不包括各种线下活动收入。

在对待文章的态度上,The Information追求的是原创和深度。Jessica表示,现在网上有80%的新闻都是重复的,都是改写或者略微增加一些内容,而他们的记者会做采访,然后产出独一无二的内容。

2013年年底,The Information刚成立的时候,美国另一家非常成功的在线媒体 Business Insider曾对其做了报道。Business Insider的主编Nicholas Carlson先用了大段文字对其进行了调侃,随后话锋一转,给予了The Information极大的肯定。

他写道:虽然收费较高,但The Information的目标用户大多是公司高层,只要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这些公司都会愿意为高管报销这笔订阅费用。

Business Insider和The Information有完全不同的风格。前者以大量更新以及耸人听闻的标题著称,做的是流量的生意,有超过100名采编人员。但是任何有追求的记者,都不会仅仅追求文章的点击量,而是希望能写出真正有影响力的内容。

Jessica认为受众对媒体很重要,但是她相信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在扩大受众方面,他们希望获得真实用户而非仅仅吸引眼球。简单说,The Information想要影响的是那些有影响力的人。

这也是The Information的模式对优秀记者的最大吸引力。Jessica曾是《华尔街日报》的记者,他们还有三位在《华尔街日报》工作超过10年的资深记者。

过去的两年半里,The Information发表了很多篇有影响力的报道,在新闻报道上,他们首先报道了Google收购Dropcam、亚马逊收购Twitch等,而在深度报道上,The Information有更好的成绩——给有能力的记者更多时间去采访打磨,自然会产生好的报道。

媒体行业的一大挑战是商业模式的可扩展性。Jessica认为不同媒体可以有不同的商业模式,但对The Information来说,订阅的模式远远优于广告。如果靠广告收入,整年的收入会受能否接到大单的影响;订阅收入的扩展则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只要内容够好,他们就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扩展相应的用户。

商业模式也会影响内容。订阅的模式能让团队把重心都集中在产出优质内容上,不会受广告客户的任何影响。

The Information的订阅用户大多是公司高层,这些人能为其带来远不知一年399美元的订阅收入。现在The Information文章的评论区已经成为了和文章一样重要的部分。订阅用户也成了独特的内容贡献者。

在文章的推广渠道上,The Information非常依赖于邮件,这也和其用户定位有关。这种渠道也使得The Information可以从社交媒体中脱身,并不依赖人们在Twitter和Facebook上的分享。而其他媒体则大多需要在各种社交网站上想尽办法抓住人们的眼球。

可以说,The Information是已经成为了一家自己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媒体:不依赖流量、不依赖社交推广、不依赖广告。他们没有融资,也没有来自投资人的压力。这种独立性也让他们的记者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更小的束缚。

但这也不是说The Information满足于“小富即安”。过去两年半的时间,他们的员工从8人增加到了15人左右,在传统报道之外增加了信息图和更多可以互动的内容呈现方式,并且已经开始招募其中国办公室的负责人——看,这也是他们通过内容来扩张订阅用户的方式。

更多精彩内容其他人还在看

一篇针对主题网站的软文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回老家,怀者独创天下的豪迈理想在昆明找了份工作。终日在外奔波劳累,每年都是要到年底儿的时候才匆忙地赶回老家山东过年,有一次还是年三十儿晚上到的家。每年都是这样,就是为了感受那种家乡浓浓的情怀。   我也越来越大了,还是单身一人
收藏 0 赞 0 分享

18年站长生涯

今天1月20号了,是我19岁的生日了,我以前说过一个目标,就是在19岁结束前,要建立自己的公司,确实现在开一家公司很容易,但是开一家赢利的公司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在我19岁即将到来的时候,我要修改下这个目标,就是:我要在19岁结束的前,开办一家赢利的公司!
收藏 0 赞 0 分享

千岩:2007年我的站长生涯总结

我是一个习惯在互联网上阅读的人,遇到上好的文章就另存到我的电脑上,久之电脑的资料就显得很零乱,当时就想建立一个数据库,把这些文章保存起来,就这样开始了我的站长的生涯。   我还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我很早以前就知道了动易,所以一开始我就选择了这一款C
收藏 0 赞 0 分享

一个站长的的网恋故事

盼了好多年,盼来了传说中的网恋。这份美妙的情感,让我兴奋得几夜没睡好,可知道,我在九八年开始上网,到现在已是老网虫一个,却从未试过网恋。当年看过《第一次亲密接触》后,一直非常憧憬一份浪漫的网恋降临,期待在网上能邂逅一个和我在心灵有着共鸣的人。可是
收藏 0 赞 0 分享

11年做站风雨

今晚感觉睡不着,做站11年了,靠网络养着我到现在。心里很多话想跟站长们说说。每天不断的site自己的网站。不仅仅是我自己的习惯。相信每个站长都经常site自己的网站。拼命看自己的统计。看自己关键词的排名。其实我想单纯说说百度和GG。百度最近遇到了技术难题了,
收藏 0 赞 0 分享

一个北京IT员工的真实写照

北京的互联网环境是最好的,当然北京的网站也是最多的,比上海,比深圳还要多,上海充其量网游发达些,再能数来的有名气的没几家,广州深圳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像我这样的人,那里风大,往那里跑,终究从上海跑到北京,成为北漂中的一员,当然我不喜欢北漂这个词,
收藏 0 赞 0 分享

兵临城下:为生存而战的去做站

 虽然从2003年就做了个人主页,到现在也几年了,但还是菜鸟。2005年开始全职做站,没有什么成就,但我一直混在这个圈里,我一直不敢把自己称做站长,我只能是一个做站工作者,这只是我的工作。   没有什么理想,把自己的站做多大多好,也不谈什么风投啊什么的
收藏 0 赞 0 分享

创业路上

第一篇;感想 有这么一种说法,一个好的团队由4种动物型人才组成, 一老虎,管理型的,威严,能很好的控制团队。 二老鹰,市场战略,飞的高,看的远,将资讯最快的速度传达给老虎。 三是狼,市场销售,狼的捕食能力及不屈不饶的精神能使其做的最好。 四是
收藏 0 赞 0 分享

学生站长很艰苦

  不知道谁是发明泡面的,总之很感谢他(她),要不是他估计大家也不可能天天在论坛里见到我。   自己的家庭并不富裕,每月握着400元的生活费,对于自己一个中专生,确实已经够吃饭的了。但我当自己做站之后…… 自己建的是一个电影站和一个站长站,虽
收藏 0 赞 0 分享

一个玩家如何成为赚家的?

我是一个职业的玩家,从很小就玩游戏,从奇迹玩到传奇,我的工资都投在这个上面。突然有一天,觉得这么玩到底有什么钱途,如何在玩中赚钱?真正的玩家不仅玩的厉害,还要在现实中赚的厉害。 我毕意在虚拟交易这个行业做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看到过许多的人与事,从
收藏 0 赞 0 分享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