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陌陌/美团哪些第一个吃螃蟹的用户是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 网站运营 / 站长故事 阅读数: 174
收藏 0 赞 0 分享

  导读:第一批种子用户的获取都是挺难的,不过总有些共同之处。找到自己的精准目标用户,不断地解决初期用户的麻烦,然后不懈坚持,不怕碰壁。

  经常有小伙伴问:刚开始创业,不知道如何推广,有没有什么好建议啊?于是我们便整理了这个专题——那些牛逼的互联网公司,在发展初期是如何推广的?本期插坐菌选择了滴滴、陌陌、美团这三家公司初期推广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接下来大家想了解哪家公司的情况,可以在后台告诉插坐菌。我们会持续下去,将其做成一个系列专题。

  滴滴打车

  滴滴打车一开始只在一个城市(北京),用最精锐的部队验证自己的模式,成功时再横向复制,从而形成了今天的规模。但开拓北京的市场,却不像滴滴创始人程维想象的那样简单。

  推广初期,没有出租车公司愿意和滴滴合作,员工都很沮丧。程维鼓励大家:再坚持一下,跑完全部189家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跟我们合作,我们就认了、放弃!

  经过不懈的努力,滴滴终于谈下来第一个出租公司——只有200余辆车的银山出租车公司,这家公司的老板允许程维他们在司机例会上演讲15分钟介绍产品。

  那场推广会有100个司机在场,但只有20位有智能手机。面对滴滴的讲解,司机们面面相觑,这又是新骗术吧?

  最后,有8位司机安装了客户端。程维拿着合同给其他出租车公司看——人家都做了,你们也可以尝试一下啊!就是这样,滴滴敲开了第二家、第三家公司。地推团队也开始有了干劲儿。

  2012年9月,滴滴打车上线,有500位司机安装了客户端,但是上线的人数只有16个。程维给大家鼓劲:起码有16个司机相信我们,我们不能让这16个人失望!没有订单,我就找人去打车……

  于是程维面试了一个人,每天给他400块钱,让他绕三环打车。当时还特意嘱咐:不要去昌平,资金有限,省着点花……

  除了各个公司推广,滴滴的地推团队还设立了线下服务点,分布在北京西站、南站、南苑机场等司机聚集的地方,他们每天7点抵达开始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出租车师傅慢慢驶过去的时候,地推的小伙子就抱着笔记本冲过去:师傅,你有智能手机吗?

  为了保证体验,地推的小伙们会考虑到每个细节:他们把安装时间控制在3、5分钟,最后压缩到1分钟一个,否则司机会不满。在司机方便的厕所发传单时,他们会考虑是司机进去的时候发传单,还是出来的时候。因为如果是进去时发的传单,出来时往往就被扔掉了……

  就这样,滴滴慢慢积累了第一批种子用户。

  陌陌

  陌陌运营总监王力说:陌陌一开始也谈不上运营策略,就是一步步摸索着走。没有KPI,不怕丢脸,产品和运营都是尽快去碰壁,尽快去改进,尝试新的东西。但最重要的就是快。

  推广初期的陌陌资金有限,所以在渠道选择上比较有限,需要盘子大、用户基数大,但花费比较少的社区进行推广。符合条件的有两样:QQ空间和新浪微博。由于QQ空间年龄偏小,所以陌陌将运营重心放在了新浪微博上。

  一开始,陌陌只在微博上发传统信息,说有产品上线啦,亲朋好友帮忙给推一下。结果做了些推广之后,每小时的下载量居然最高能达到几百。这让他们觉得,这条路子是对的,但是形式肯定要继续优化。

  所以陌陌开始把产品放在场景里去讲故事,让用户置身那个场景的时候,会想起来去用。就比如一个小伙儿母亲病了,挂不上号,他就在协和医院走廊里刷陌陌,刷出来一堆医生护士。挑了一个护士开始聊天,结果聊了半天挺高兴。于是他跟人家说我妈病了,挂不上号,小护士马上说,没问题,我给你挂一个……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而这样的故事多了,用户的使用场景也就明确了。

  在运营过程中,他们认为一个社区的活跃取决于女性用户的活跃,而女性用户的活跃度取决于她的需求是否被满足、这里是否有安全感。所以陌陌还在新浪微博上针对女性做了很多推广,用一些她们喜欢的情感方面的文案获取好感。

  并且组建了一个七八人的团队,每天处理举报信息,保证女性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为了不让用户简单地把陌陌理解为约炮软件,他们增加了群组功能,做基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沉淀。例如基于小区的业主群,利用它你可以找到自己的邻居,慢慢转化成熟人关系,构建城市的社区文化。至此,陌陌完成了场景的转变,从一对一的网上社交场景,慢慢向社交、本地化方向转变,从线上走向了线下。

  美团

  在推广初期,团购网对国内商户是一个全新概念,所以并不好谈。第一单生意是一个舞蹈塑形班,女老板是饭否(美团网创始人王兴的另一个创业项目)的用户,觉得王兴靠谱就答应了。那一单卖出了79份,距离美团描述的“上千份”的蓝图有很大的距离,但也让商户们认识到了团购的价值。

  那时的美团只有十几个人,团队扩张也比较慢,每天一单,一个月下来才三十单,由于筛选严格,谈三四个单子才会有一个上线。美团希望用这样严格的标准,来保证服务质量。在扩张到其他城市时,美团在上海和天津选择了直营方式,其他多为代理或收购。就像哈尔滨、太原、唐山、东莞都是收购本地团购网站转化成美团分站的。

  这奠定了美团的基础。而运营上,美团有的放矢,十分注重目标人群的用户体验。以镇江为例,美团主抓年轻消费者——教师、大学生、公务员、银行员工,这样喜欢时尚品类的群体。在团购品类上,也投其所好,主推韩国料理、日本料理、自助餐、火锅、电影之类的。

  与此同时,镇江的客服也做得很好,建立了很多会员群,会员有任何投诉,销售人员骑着电动车,15分钟内就会赶到处理。不过与对手相比,美团显然不够疯狂。不仅在收购时经常被竞争对手截胡,市场上被对手疯狂进攻,连团队成员也经常被对手以两三倍的工资挖走。

  当然,这并不合理,首先这些人员并不值这个价。其次,对方给这么高的工资势必会引起老员工反感,引发内斗。对此,美团的对策是,你要挖人,我就想办法拖、挽留,等过一两个月,先去的人感到问题了,这件事也就解决了。

  这时美团士气很低落,内部质疑是不是融不到钱了?同行都在打广告,在挖人,美团却一点动作都没有……甚至有员工当面质问美团网副总裁王慧文:你别扯虚的,我就问你,到底投不投广告?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美团虽然没有投广告,但王兴有一个判断——用户在线下看到了广告,终究要来线上消费,所以他在百度购买了团购的关键词。用户搜索团购,出现的第一位就是美团。

  对此美团高层有自己的判断——疯狂烧钱,不理性竞争不会持续太久,团购资本市场的冬天很快就要到了。所以,在账面上还有1200万美元的情况下,美团按兵不动,继续融资储备资金,静静等待战机到来。

  2011年7月,用户对团购的消费习惯已经形成,但是资本市场却进入了冰川期,无法继续投入资金支持。而美团,却在这时候拿到了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并将其公之于众。一时间舆论哗然。

  接下来,缺少资金支持的其他团购网站纷纷裁员、拖欠商家账期,而美团则稳扎稳打,或是彻底歼灭,或是收购兼并,慢慢站稳了脚跟。

更多精彩内容其他人还在看

年度创业家之美团网王兴:长期的"贪婪者"

如果说美团做对了什么,那是以消费者为中心
收藏 0 赞 0 分享

资深程序员写给年轻程序员的几条建议

本篇文章是一位资深程序员写给那些年轻程序员的几条建议,希望那些打算成为程序员或者已经是程序员的小辈参考一下
收藏 0 赞 0 分享

说说开发者究竟该如何提升和推销自己

编写出伟大的代码,对于开发者来说已经到达一个层级了。 但是不断提升、适当的推销自己,可以令你得到更多。
收藏 0 赞 0 分享

如何与你的客户成为亲密伙伴的秘诀详解

我们想与客户最终成为亲密的伙伴,总要有一个相识、相知的过程。面对一个陌生的客户,我们首先要取的与他们之间的合作,其实这也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收藏 0 赞 0 分享

我不配做站长 我就这样关闭了我的网站

我不配做站长,我就这样把我建立了四个月多的电影网站关闭了。从建立网站时域名的选择、主机的选择、到网站上线后关键词的选择、关键词的布局等等,这一步一步都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收藏 0 赞 0 分享

草根站长:忆三年辛苦却幸福的创业经历

三年前,我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小伙子,三年后,我创办了第一个个人博客。当我再次端坐在电脑前,回忆三年前的创业经历,那种辛苦,那种甜蜜,那种心酸,那种苦闷历历在目,最终收获的却是幸福
收藏 0 赞 0 分享

一个90后站长的自述

天在QQ群里,我提出了一个建议,本来想搞一个原创大赛来着,后来越聊越乱,到最后无疾而终。曾经的SEO协会也举办过,反应平平
收藏 0 赞 0 分享

王志东、高红冰谈互联网创业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赢家访谈》,今天我们非常容幸的请到了两位嘉宾是北京点击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志东先生,另外一位是北京五洲天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高红冰先生,两位都参加了我们108进36的比赛的评委,同时两位都是IT界的精英,
收藏 0 赞 0 分享

放弃了打工生涯,继续作网站

作网站两年了段段续续作作停停的,一直在南方某个小城过着打工仔的生涯,总是作着作这就半途而费了,原因千丝万缕,技术不到位,没电脑不方便,但最主要的还是没毅力没信心,春节回家,家里通了adsl,打工2年,积累了一点零碎的资本,这回买电脑了本人也再次拿起了
收藏 0 赞 0 分享

回首三年前的一次创业,不再后悔和心痛!

回首三年前的一次创业,不再后悔和心痛!   或许人生不能总是生活在回忆中,也曾听过许多哲人说珍惜今天胜过两个明天!毕竟那些已经过去,也只能是回忆了。突然回首三年前的一次创业设想,虽然心里既悔又痛,但这些又能给我带来什么呢?   记得三年在一家复合
收藏 0 赞 0 分享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