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跳线主板BIOS设置

所属分类: 硬件教程 / 主板 阅读数: 1069
收藏 0 赞 0 分享

  很多主板都是采用跳线设置CPU工作状态,其主要缺点是更新设置须打开机箱,操作不便。还有一些主板采用CPU即插即用方式,自动检测CPU的种类、工作电压并设置系统的工作状态,能确保不会出现因设置不正确而使主板和CPU等设备受到损坏,其优点是确定系统工作状态极为方便,缺点是无法更改系统的工作状态,如无法超频使用。

  当前有不少新型主板采用BIOS程序设置CPU工作状态,修改设置非常方便。如升技BH6、微星6119 W(中文BIOS)等主板,只要将CPU插好,打开电源,进入BIOS,就可对设置CPU参数进行设置。

  设置CPU工作状态的内容包括CPU工作电压、CPU外频(系统总线工作频率)和CPU内频(CPU内部时钟频率)设置,CPU内频设置是通过更改倍频完成的(CPU内频= CPU外频×倍频)。下表是PⅡ系列CPU的标称参数。

  注:除Kalmath 233-300系列CPU采用0.35(mm) 制造工艺、2.8V核心电压以外,其它均采用0.25(mm) 制造工艺、2.0V核心电压,包括SL2WX系列和Celeron系列。

  下文以升技BH6(440BX,Slot1主板)为例介绍用BIOS设置系统工作状态的方法。

  进入升技BH6主板的Award BIOS后,选取“CPU SOFT MENU II”选项,可以看到以下内容:
  CPU Name Is : Intel Celeron MMX
  CPU Operating Speed : User Define
  - Turbo Frequency : Disable
  - External Clock : 100MHz
  - Multiplier Factor : ×4.5
  - SEL100/66# Signal : Low
  - AGPCLK/CPUCLK : 2/3
  - Speed Error Hold : Disable
  - CPU Power Supply : CPU Default
  - Core Voltage : 2.00V

  上述内容是Celeron 300A超频设置为4.5×100=450 MHz时显示的状态。以下分别说明各设置项的内容:

  1)CPU Operating Speed
  CPU的内核工作速度,有User Define、233(66×3.5)、266(66×4)、300(66×4.5)、333(66×5)、350(100×3.5)、400(100×4)等选项。选择User Define(用户定义)选项时,CPU外频和倍频由用户在下述条目3)和4)中自行设置。

  说明1:对不超频的用户来说,这项功能简化了设定过程。

  2:微星6119(W)的BIOS设置中,有CPU Plug & Play选项,即自动检测CPU、设置其工作状态的功能选项。

  2)Turbo Frequency
  CPU外频加速模式选择,有“Disable”和“Enable”选项。选择Enable时,CPU的频率被提升2.5%,实际频率=外频×倍频×(1+2.5% )。此条目仅在External Clock(外频)支持Turbo模式时方出现(目前只对100MHz提供支持)。

  3)External Clock
  CPU外频选择,有66、75、83、100、112、124、133MHz等选项

  4)Multiplier Factor
  CPU倍频选择,有2.0、2.5、3.0、3.5、4.0、4.5、5.0、5.5等选项

  5)SEL100/66# Signal
  Signal 100/66信号选择,有“High"(高)和“Low"(低)两个选项。设置为“High"时CPU外频为100MHz,设置为“Low"时为66MHz。

  说明1:PⅡ350和PⅡ400运行在100MHz外频时,倍频分别被锁定于3.5和4.0倍频,只要SEL100/66#信号被设置为“Low",就解除了对倍频的锁定。

  2:大多数PⅡCPU被锁定了倍频,包括低倍频。此信号只对1998年9月以前生产的有些PⅡ和极少部分未锁频的赛扬起作用。

  6)AGPCLK/CPUCLK
  AGP时钟选择,默认值为2/3,此时AGP工作频率是CPU外频的2/3,如改设为1/1,则AGP工作频率等于CPU外频。

  说明1:AGP的标准工作频率是66MHz,对外频为66MHz的CPU应设置为1/1,对外频为100MHz的CPU应设置为2/3,此时AGP实际工作频率为100 × 2/3=66MHz。   2:当系统频率高于66MHz时,设置为1/1会大大增加AGP的性能,但对于大多数2XAGP卡,超频过高会导致不稳定。

  7)Speed Error Hold
  速度错误处理选择,有“Disable"和“Enable"选项。默认 “Disable",如设置为“Enable"则相当于禁止超频,由系统自动检测CPU,发现设置值与CPU标称值不符时系统拒绝工作。
  说明:如果选择了无法顺利开机的BIOS设定值,关机等待一定时间,系统将使用原始BIOS default值启动。

  8)CPU Power Supply
  CPU电源(压)选择,有“CPU Default”(CPU默认)和“User Define”(用户定义)选项,选择“User Define”选项时,由下一条目9)设置CPU内核电压,略略提高一点对CPU内核电压可提高超频的稳定性,一般加0.1V左右的电压即可。

  9)Core Voltage
  CPU内核电压选择,有1.30V至3.2V间的电压选项,1.30V——2.10V以每档0.05V递增,2.10——3.20V以每档0.10V递增。由于电压过高会对CPU造成伤害,选择项中对调高电压有一定限制。对2.8V 的 Pentium Ⅱ,电压最高可调至3.2V;对2.0V的Pentium Ⅱ,最高只可调至2.3V。 BIOS设置的内容很多,本文仅讨论了与CPU相关的设置。另外,不同主板设置的方法不一,应参考主板说明进行设置。最后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免跳线主板,实际上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是需要用跳线设置某些系统状态,有些声称免跳线的主板上还是有极少的跳线用于解决一些特殊问题。

更多精彩内容其他人还在看

谈谈主板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的主板品牌琳琅满目。哪一款对你最合适?从功能上来说,主板分为整合型和非整合型。整合型主板是指主机板上本身集成了除主板基本功能以外的其它功能。整合主板到底怎么样呢?   有的主
收藏 0 赞 0 分享

开机CMOS出错的解决方法

  问:近来一段时间,我的电脑开机后提示“CMOS Battery State Low”,有时可以启动,使用一段时间后死机。未找到原因,请问怎么解决?   答:这种现象大多是CMOS供电不足引起的CMOS参数丢失。可以按照如下办法处理:如果
收藏 0 赞 0 分享

P4服务器主板常见的4种故障

   P4主板故障一般有点不亮、报错、死机、板载网卡、PS/2及显卡有问题,重启等现象。     ——点不亮的情况下,先查看主板是否完好及主板电阻和芯片的可用性,再更换BIOS及查看BIOS的好坏和适合;然后再更换内存,如单通道的
收藏 0 赞 0 分享

为主板做件防护衣

  相信短路这个词是玩家最不想听到的一个词,我就是因为短路才联想到为主板做防护罩的。且听我慢慢道来。本人的机配置是TX-97E主板,K6-2 400(老爷机)。一天,我在玩游戏时,电脑突然黑了,我还以为家里停电呢,接
收藏 0 赞 0 分享

安装主板驱动程序常见故障解决方法

  1、主板驱动导致电脑死机故障   朋友组装不久的电脑最近时常发生死机的故障,故障现象是在运行一些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时,每当处理完毕执行保存时机器便死机了,这让朋友感到十分的恼火,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多次以后故障依旧没有排除,而且最
收藏 0 赞 0 分享

主板散热不忽视 电脑死机/无法启动故障排除

  主板故障并不少见,故障的发生率一般也比较高。如果主板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原因便是主板上的部分电容老化或损坏,因此我们一般情况下先从判断主板上的电容元件有没有损坏入手进行逐步的排查与维修,如果某个电容损坏了,我们只需要更换相同型号
收藏 0 赞 0 分享

解决由主板和内存不兼容引起的故障

笔者机器的配置是:升技(ABIT)的SE6,该主板的版本号为V1.0,采用INTEL的815E芯片组,BIOS已经刷新到最新的VK版。CPU是133外频的P3-733EB,内存是金邦金条(GEIL)的PC133内存条128M×2根(内存可以稳定运行在cas=2的133外频),
收藏 0 赞 0 分享

四方形BIOS也热插拔

  去年,我工作的网吧新进一批机器。攒机时主要考虑是降低成本,就选中了建邦的一款S3PM-M型号的主板,C633,128MSD,声卡和显卡集成。到今年5月份已经有一年了,按老板的说法“把BIOS通通升级到最新版本”。这对于我来说本是小菜一碟,由于机器都
收藏 0 赞 0 分享

老主板也能用闪存,改造老主板的USB接口

  USB(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并不新潮的技术标准,但是,对于使用比较早期的主板芯片组的用户来说,USB设备仍然可能成为系统配置中的难点。下面我们以曾经风靡一时的几款威盛公司出品的主板芯片组使用USB接口的朗科双启动型闪存为例
收藏 0 赞 0 分享

主板无法识别硬盘-灰尘是凶手

朋友的一台兼容机最近经常无法启动,偶尔能进入系统也是频繁死机,无奈之下只好向本“大师”求援。   根据朋友述说的故障现象,笔者初步判断为病毒所致或者硬盘本身出现了问题。按照先软后硬、先简单后复杂的检修原
收藏 0 赞 0 分享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