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 产品为王

所属分类: 网站运营 / 网站策划 阅读数: 95
收藏 0 赞 0 分享
问题很尖锐,因为目前以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不多,也是很多这样公司的产品经理觉得工作开展困难的根源。不好回答,只能通过事实得出几点片面结论:

1. 有一定的门槛和竞争壁垒;
2. 能粘住大量用户创造“社会价值”;
3. 有足够高的“增值服务”转化率。

通俗的理解,非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里,做产品很被动。产品往往就是个支持部门,支持运营,支持销售。做产品则经常沦为“救火队”角色,永远没有时间好好梳理和规划,没有资源认认真真做事,做出来的产品也支离破碎没有成就感。而在以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产品部门可以自主立项创新,能够控制好产品节奏并有足够的话语权。毋庸置疑,此时产品部门有着不错的地位,产品部门职位也比较有前(钱)途。

以老牌互联网企业为例,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上演“三国演义”。从他们的财报数据可见,新浪主要收入来自广告,网易主要收入来自游戏,搜狐主要收入来自广告和游戏。他们三位的特点,产品同质化严重,并且也不靠“互联网产品”挣钱。难怪有人戏称新浪是个媒体(广告)公司,网易是个游戏公司,收入结构反映的客观事实。

中国互联网网站很长时间内,挣钱的唯一手段是聚人气卖广告,简单而直接。但即使有了不错的广告收入,我认为与“产品”也无关,而是强势影响力导入的广告资源。很多公司有钱后中间也尝试做了很多产品,能够持续运营下来的不多。细数这么多年互联网上的产品形态,除常规的邮箱、相册、网络地图、社会化网络、博客、微博,好像都没有太大创新,而且大部分还是抄的。既然都没太大创新,而且同质化又这么严重(可以互相抄创意),注定产品设计也不会有太大难度。最关键的问题,在公司不受重视以及可怜的待遇,导致从业者相应也没有太高的进取心,同行专业水准长期停滞不前。

在发展过程中,新浪有的“博客”和“微博”两个代表性产品很成功,但我不认为它们设计本身多好,关键这两个产品非常契合新浪“做媒体”的定位。并且新浪提供了足够的运营资源(核心部门)来支持,虽然一如既往的没找到赢利点,但是间接巩固了新浪的大众媒体地位。并且我相信,如果搜狐、网易在新浪之前做,也不会取得现在新浪的成绩。网易比较让同行印象深刻的是“邮箱”产品,曾经投入了很多资源来做,也一度在市场上笑傲江湖。但Gmail的横空出世让用户对邮箱的品味提升了一个量级(Gmail的产品设计把Google的技术实力发挥到了极致),加上QQmail反应过来穷追猛打,很快被改写市场格局。根据我对个人帐号的意义的分析,认为网易邮箱的败局已定。根本上说,不是网易邮箱的产品设计输给了QQ邮箱,而是中国用户实在离不开QQ,腾讯赢在了产品架构体系上(1+1>2的效果)。搜狐影响力最大的产品应该还是“Chinaren校友录”,可惜没能抓住机会发展成 Facebook,好久没关心,不说这个了。

再看年轻互联网企业,三大巨头——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上演“新三国”。从他们的财报数据可见,百度主要收入来自“竞价排名”,阿里巴巴主要收入来自“诚信通”和“中国供应商”,腾讯收入主要来自“互联网增值服务”和“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他们三位的特点,产品是异质化竞争,并且完全靠“互联网产品”挣钱。迎合的用户需求足够典型,覆盖的全网用户也保证了增长空间。

其中阿里巴巴和百度做的事情类似,帮企业做营销赚钱,区别在于百度擅长技术(模式单一),阿里巴巴更擅长产品(模式多样)。百度相对比较特殊,也在走百花齐放的产品路线吸引网民,比如“贴吧、知道”两款产品为今天的江湖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阿里巴巴后来拆分出来了“淘宝、支付宝”两位小辈,也各自有独立的产品体系,并形成互相映衬和支撑的产品群,牢牢把控了电子商务的命脉。

腾讯则全部走产品路线,这几年的发展不可小觑,利用庞大的用户基数随便搞点“微支付”就可以大把数钱。前文提到的QQmail只是很小的例子,打上“Made in QQ”商标免费而且优秀的产品,对中国用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前不久《计算机世界》露骨攥文“狗日的”腾讯剑指腾讯“一直在山寨,从未被起诉”。严重打击了创业者的创新热情,我觉得腾讯有时也过分了点,但对恶劣的市场大环境(大家都不守规矩)和竞争同质化严重的常规产品而言,高度集中的个人数据存储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因为不需要跨平台,也可以避免成为各公司圈地运动的牺牲品,我认为这是无法改变的“用户体验”规则。

个人比较看好阿里巴巴和腾讯两位老大,他们都营造了健康的互联网产品“增值服务”生态环境。从战略上讲,阿里巴巴定位于“消费”路线,腾讯定位于 “休闲”路线,直接把网民的刚性需求给切分了。但这两家公司都还需要创新无数个产品来构建自己的产品体系,其实大家也都看出来了,目前国内最优秀的互联网产品从业者的年轻人团体,大半都在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家公司(他们的专业产品设计团队是目前最优秀的),江湖上也只是这两家公司在疯狂挖角做人才储备。

顺便说说创业,就是以创意模式为核心,构建平台来促进模式产生价值。我认为最典型最成功的产品是豆瓣,慢慢成长,实现了把用户和产品紧紧绑在一起。虽然这样的产品模式没有直接挣钱,但创造了很高的社会价值,商业价值也随之滚滚而来。关键一点,腾讯没有模仿豆瓣,我更愿意认为是腾讯自己评估否定——有较高壁垒而无法模仿。相对那些靠复制模式、抄袭创意的所谓草根创业者,我认为豆瓣的创新才是健康向上,值得推崇的典范,也值得创业者们认真思考。

很多非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运营进入正轨后,产品本身做的好坏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有没有资源来持续支撑这样的模式。比如最近很火的“团购”,我理解是电子商务的模式之一,这门生意我觉得关键在运营能力的渠道上吧?足够吸引用户的商品和价格才是王道。设计此类型产品的门槛很低,在“产品” 角度一点意思都没有。

经过以上阐述,希望各位产品从业者了解在各类型公司创造价值的余地。在不同属性的公司里,必然有核心部门掌控强势资源,“基因”是由公司传统一开始种下的。因为在商业规则里,衡量产品好坏的唯一标准,是产品是否挣钱。

作为谨守创新原则的互联网产品从业者,我一直执着于UCD理论的转化与实践,以及传统行业模式在互联网的落地。我认为只有做这样的工作,产品设计才有挑战,而且才是有意义的“做产品”。
更多精彩内容其他人还在看

网站关键词有名次之后的营销战术

网站关键词有排名之后这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但是有排名并不意味着网站有高额的收入,相反有很多辛辛苦苦将网站关键词做到首页的站长却没有获得丰富的盈利,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收藏 0 赞 0 分享

根据用户视觉感官解决用户体验问题

想要真正意义上的提高用户体验,就必须从人体视觉感官分析人物心理。这才是从根本上提高用户体验
收藏 0 赞 0 分享

站长从最火爆的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中领悟到的网络营销方法

今夏最火的娱乐节目非中国好声音莫属了.作为网站站长.也需要从中领悟到一些营销方法了
收藏 0 赞 0 分享

运用SEO四四二法则,成功把营销大局攥在手心

在电商的经营上,有一个四四二法则。即40%的成功取决于营销对象,40%取决于报价或产品,20%取决于营销创
收藏 0 赞 0 分享

其实网络营销才是SEOer们以后的出路

其实有很多人会认为网络营销就是seo,或者seo就是网络营销。这是很多新手跟老板的误区,seo只是网络营销的一个很小的细节,还有网络营销是思维跟策略的产物。那什么是网络营销呢?网络营销又涉及到到什么呢?如果做SEO比较长得人肯定了解到网络营销是什么
收藏 0 赞 0 分享

谈谈网站究竟是应该主动营销还是被动营销?

网站的建立是非常简单的,而网站的运营和营销却是站长朋友们最头痛的问题。而对于传统站长朋友们来说,大家喜欢使用SEO快速让自己的网站排名,随之得到流量。也有一些站长朋友们已经慢慢从搜索引擎看向了用户,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口碑营销。笔者想谈起的话题是网站到底
收藏 0 赞 0 分享

网站建设要素之制定一份网站策划方案需要哪些因素

要建立一个网站,需要从网站定位,到设计、网站结构、内容准备、内外链的建设等等,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需要准备一份网站的策划方案。本文将简要描述,从网站的定位到最终的网站建成,整个过程
收藏 0 赞 0 分享

探讨:京东“店庆”好日子如何变成电商的普天同庆

价格战依然是电商弹药库里最核心的武器,而在短期内可能是电商唯一能让消费者实实在在体验到的武器。在京东大庆的日子里,几家不甘寂寞的电商纷纷跳下场子助兴,最终把京东的好日子变成了普天同庆
收藏 0 赞 0 分享

想做生鲜电商?你必须先解决这五个难关!

生鲜电商是今年比较热的一个话题。记得一个月前,参加过一个投资论坛,其中就涉及到农产品行业的投资。我当时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受
收藏 0 赞 0 分享

究竟该如何从竞争对手网站中挖掘“思路与做法”

学习先进的思路与做法已经成为了如今不少站长的头疼大事,部分站长在运营网站的过程中由于不注重去分析竞争对手的思路与做法最终惨败而归。作为一名普通的站长,我们没有太多的资源去聘请专业性人才,那么从竞争对手中挖掘思路与做法就势在必行了
收藏 0 赞 0 分享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