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联播》报道称,2016年,世界首条千公里量子通信保密干线,将在我国的北京和上海之间建成。同时在2016年,我国还将发射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使量子通信网络最终能够覆盖全球。据悉,建成的量子通信保密干线,将能够实现沿途城市使用量子保密方式,安全传输政府公务信息和银行数据等。
量子通信被国际公认是最安全的通信方式,一旦应用,无论对国防、金融还是我们每一个人使用的手机网络等,都将带来颠覆性的变革。这也使得量子通信成为各国科技较量的战略高地。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量子通讯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是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
央视《新闻联播》采访了我国量子通信研究领域顶尖科学家——中科院潘建伟院士,他介绍说:量子有很多奇妙的特性,最特别的就是量子纠缠。在某种条件下,两个粒子之间会存在某种感应,哪怕相隔一整个太阳系,一方发生变化,另一方也会相应变化。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发展出别人无法破译的信息密码。
据《新闻联播》介绍,潘建伟带领的量子通信研究团队,从2001年起将我国的量子通信研究逐渐带入世界领先地位。据悉,量子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衰减。2005年之前,国际上最远的安全通信距离只能做到10公里左右,2007年,潘建伟团队把这一距离扩展为100公里,之后这一数字不断刷新,直到200公里。同时潘建伟团队还在世界上引领了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等的研究,更远距离、更大功能的量子网络将成为可能。
目前,除在建的首条千公里量子通信保密干线,明年将发射的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早在2012年,我国就在合肥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城域量子通信实验网。
此外,据潘建伟教授介绍,“量子计算对计算领域的改变是非常巨大的,如果说我们能够达到100个粒子的相干操纵的话,在某些计算任务上面,可以比目前最快的天河二号计算机,大概可以快十亿亿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