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也是一个连接人与服务的平台。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整合一切的资源。相比更广泛的线下生活服务,互联网公将来自于线下的一切连接到网上,最为巨头腾讯自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按照目前趋势,连接服务又是腾讯相对容易做的事情。线下的资源能被简单粗暴的“搬迁”到线上的,已经被“搬”的所剩无几。而 “服务”这块蛋糕必须在线下完成,也因此腾讯只能做的是“连接”。
相比百度、阿里,腾讯在此方面是具备很大的优势,即便没有微信。从腾讯自身分析,它是运用用户关系链起家,对“人”的研究更透彻,而服务是基于人存在的。
但不能说马化腾和张小龙高瞻远瞩。从2011年第一版的微信可以看出其定位还是像QQ那样,连接人与人。只不过对于人性研究相当深刻的张小龙改变微信发展思路,使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如今的微信服务平台,已经把“生活方式”更加具象化。微信的更进一步进化,俨然已成为互联网+的连接器。
记得马化腾曾说过:“设置一个规则,让创新自然生长”。对比现在微信开放的接口,显然微信的定位早已非常明确。
微信的野心,远不止这些。它要开放,它要拥抱互联网,它还要连接一切。但微信“连接”一切也有其痛点。这种痛点犹如:一个商人和别人合作上的迟疑,生怕合伙人会吞噬会影响自己当前的基业,这是一种明知道和别人示好和别人合作后对自己未来长久来看是绝对有利的迟疑和纠结。
因为当前人们所看的微信发展路线是与张小龙初衷相悖,或许他早就会遇到现在这种处境。微信在移动互联网中已为霸主地位,就像电商界的淘宝一样,无人可撼动。
正因如此,腾讯对微信寄托的责任就更大,它背负了超越支付宝钱包、压制手机淘宝、帮助京东赶上天猫、为被投资公司带去入口流量、帮助腾讯拦截一切竞争对手等等厚望。
微信的无奈在腾讯的大局中呈现的淋漓尽致。基于这些,微信如何连接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