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容量越大速度越快吗?SSD选购雷区与注意事项

所属分类: 硬件教程 / 存储 阅读数: 84
收藏 0 赞 0 分享

随着固态硬盘的流行,如今的硬盘逐渐取消机械硬盘成为了主流。众所周知,固态硬盘的速度优势大于传统机械硬盘,完全突破了机械硬盘带来的性能瓶颈,有效解决了电脑在读取速度的性能瓶颈。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讨论的是“固态硬盘容量越大速度越快吗?”,目前有不少网友认为SSD容量越大、越贵,速度就越快,是这样吗?下面小编就来详细介绍下。

固态硬盘容量越大速度越快吗?SSD选购雷区与注意事项


固态硬盘(SSD)因为采用了闪存作为存储介质,省却了机械硬盘(HDD)中大量的机械结构,比如磁头、马达等,所以其读写性能大幅提升。近几年,随着固态硬盘的价格不断下跌,越来越多的笔记本电脑和DIY台式机配备了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容量越大速度越快吗?SSD选购雷区与注意事项


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内部区别

不过同样是固态硬盘,读取速度性能也有高低之分,并且SSD之间的这种性能差异往往比机械硬盘更大。因此如何选择固态硬盘还真有很多讲究,下面小编就来给各位电脑爱好者朋友分享下选购固态硬盘容量时有哪些雷区。

固态硬盘容量越大速度越快吗?同级别中容量并非越大越好

理论上来说,固态硬盘容量越大,IPOS性能越好,随机读写速度越快。由于固态硬盘是由多个存贮芯片共同构成的,容量越大,芯片数量越多,而每个芯片的读写速度一样,但是多个芯片一起读写速度就快了。

不过固态硬盘的性能和实际使用是两回事,SSD固态硬盘也并不是绝对的说容量越高体验就越来越出色。通过测试,我们对同一品牌,相近闪充芯片,不同容量的固态硬盘进行的随机读写和连续读写速度进行对比,结果如图所示。

固态硬盘容量越大速度越快吗?SSD选购雷区与注意事项
同品牌相同型号不同容量SSD读写速度对比

从图中可以看出,除了64GB小容量的固态硬盘速度偏慢外,120GB/240GB、512GB容量的SSD读取速度相差不大。因此在选购SSD的时候,除了容量太小的不建议选外,120GB以上性能相差并不大。

因此,SSD也并非容量越大速度越快,需要看多个方面,如闪存颗粒、主控等方面。虽然,大容量SSD有着容量优势,但也可能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一块512GB大容量固态硬盘,就未必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闪存是有读写寿命的,固态硬盘在长时间使用后,数据有可能会出错,为了保证数据安全,许多厂商在制造固态硬盘时都会留有一定的空白冗余空间,以便在固态硬盘局部出错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正常读写。装机用户们看到的那些容量为500GB或者480GB的固态硬盘就分别12GB和32GB的空白冗余空间,这些冗余的空间虽然平时无法使用,但在关键时刻就能挽救数据。所以冗余越大,固态硬盘容错能力就越强,数据安全性也就越高。

■同样是闪存 寿命和速度区别却很大

闪存芯片是固态硬盘的存储介质,也是固态硬盘高速读写的保障,上文已经提到闪存是有使用寿命的,速度也是有差别的。不同的闪存类型寿命和速度都有较大的差异。市面上主流的闪存分为SLC、MLC和TLC三种:

固态硬盘容量越大速度越快吗?SSD选购雷区与注意事项


固态硬盘闪存类型对比

通过上面的表格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性能和使用寿命最好的是SLC闪存,但由于其成本高昂,目前在民用级固态硬盘中已基本绝迹,只有少数企业级固态硬盘在使用。而MLC闪存在各方面都比较均衡,成本适中,寿命也不错,读写速度不比SLC慢多少,目前各大品牌的旗舰固态硬盘大多采用MLC闪存。而TLC则因为其成本低廉在入门级固态硬盘中被广泛采用。但其性能较差,寿命也非常有限。装机之家小编推荐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尽量选择MLC闪存的固态硬盘。

主控芯片

主控芯片相当于固态硬盘的大脑,大脑运转的越快,固态硬盘的性能自然越好。决定主控芯片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参考频率、通道数量以及核心数量和架构等。一般比较高端的固态硬盘主控芯片有三星的MGX和马威尔的88SS9189。

固态硬盘容量越大速度越快吗?SSD选购雷区与注意事项


固态硬盘主控芯片

以马威尔的88SS9189为例,其采用双核架构,运行频率为400MHz,拥有8条闪存通道,非压缩算法。而比较低端的JMicron JMF667H主控则采用了单核ARM9架构,频率为246MHz,闪存通道数量也仅仅为4个。装机之家小编推荐尽量选择高端的主控芯片。

接口和类型

说到硬盘的接口,大家首先想到的是SATA接口,它也是目前最主流的硬盘接口。但是对于固态硬盘而言,SATA接口并非最理想的选择,因为SATA接口本身是机械硬盘时代的产物,其最大600MB/S的传输速度远远不能发挥出固态硬盘的全部性能

固态硬盘容量越大速度越快吗?SSD选购雷区与注意事项


M.2固态硬盘

目前,比SATA更快的接口有PCI-E接口和M.2接口。这两种接口都走的是PCI-E总线。现在最快的PCI-E3,0X4接口最大理论速度可达3.2GB/S,这样的速度整整是SATA接口的五倍有多。目前顶级的PCI-E接口固态硬盘有Intel出品的750系列和三星的960Pro系列,两者都代表了如今民用级固态硬盘的最高水准。读取速度都超过2GB/S写入速度也超过1.5GB/S。但相应的,售价也十分感人。

固态硬盘容量越大速度越快吗?SSD选购雷区与注意事项


PCI-E接口固态硬盘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M.2接口,因为事实上M.2接口被分为两种,分别是Socket2和Socket3。两者分别对应的物理接口形态为B Key和M Key。部分M.2 固态硬盘采用的是Socket2 B Key接口,走的仍然是传统的SATA总线,因此这类M.2接口的固态硬盘其读写速度和普通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没有任何区别,最高仍为600MB/S。

固态硬盘容量越大速度越快吗?SSD选购雷区与注意事项

而真正走PCI-E总线的是全速的Socket3 M Key接口。这类固态硬盘可以达到全速3.2GB/S。

传输协议

主流机械硬盘和SATA固态硬盘采用的是AHCI传输协议,这种传输协议与SATA接口配合完全够用,毕竟SATA接口速度本来就有限。但随着PCI-E接口的固态硬盘问世,AHCI传输协议就成为了瓶颈,它严重限制了固态硬盘的4K读写性能。在这种情况下,全新的NVMe协议问世了,它专门针对全新的PCI-E固态硬盘而开发。相比传统的AHCI协议,NVMe协议的延迟大幅降低了50%。

固态硬盘容量越大速度越快吗?SSD选购雷区与注意事项


固态硬盘传输协议

同时NVMe协议支持更大的数据吞吐量,吞吐速度也远超AHCI协议。这两个优势使得采用NVMe协议的固态硬盘拥有更快的4K数据读写性能。于此同时,NVMe协议的固态硬盘功耗也更低。

编后语

以上的大家在选购固态硬盘时比较容易踩到的一些雷区。通常来说,厂商只会宣传他们的固态硬盘速度快,容量大。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关键参数,要么含糊其辞,要么选择性忽略,很容易踩雷,就连各位老司机也难免会有翻车的时候。所以各位在选择固态硬盘时一定要注意上面提到的几个关键参数。

更多精彩内容其他人还在看

硬盘出现坏道后是换新还是修复?修复工具有哪些

由于硬盘采用磁介质来存储数据,在经历长时间的使用或者使用不当之后会产生“坏道”,如果处理方法得当,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让硬盘“恢复健康”,至少也可以让硬盘“延年益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下
收藏 0 赞 0 分享

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是什么意思?半结构化数据又是什么意思

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的意思,总的来说就是对存储形式的一种数据类型分析,有助于企业细分行业案例,帮助存储合作伙伴更好地解决应用实施方案
收藏 0 赞 0 分享

插入U盘后出现错误点击盘符提示请将磁盘插入驱动器

U盘插入电脑后U盘指示灯会亮并且在“我的电脑”中也显示了盘符号,在点击盘符时出现错误提示:请将磁盘插入驱动器;经格式化后依然提示,经反复测试得到以下解决方法,有类似情况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收藏 0 赞 0 分享

排除硬盘故障的10个小技巧有效保存硬盘数据

硬盘中都存放着大量的有用数据,为了有效的保存硬盘中的数据,除了备份工作以外,还要学会在硬盘出现故障时如何救活硬盘,下面整理了一些常见的应急措施,想要的朋友可以收藏下
收藏 0 赞 0 分享

win2003系统下如何保养硬盘让硬盘更加的稳定使用

硬盘的稳定总体影响着系统的稳定,而win2003系统是一个很稳定的系统,那么如何在这么一个稳定的系统下,让硬盘更加的稳定使用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收藏 0 赞 0 分享

将资料复制到磁盘时提示磁盘被写保护的原因及去掉方法

当从电脑中将资料复制到磁盘(移动硬盘、U盘)的时候提示磁盘被写保护,无法完成文件拷贝的情况,想必大家都有遇到过吧,针对此问题,下面有个不错的解决方法,大家可以参考下
收藏 0 赞 0 分享

详解硬盘的使用技巧及日常维护两大知识

硬盘是一个电脑存储设备。在一台电脑当中,它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它存储着电脑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那么如何正确的使用硬盘,下面为大家简要介绍下
收藏 0 赞 0 分享

固态硬盘和混合硬盘一样么 固态硬盘与混合硬盘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混合硬盘与固态硬盘虽然同样是利用闪存来提高读写性能,不过使用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混合硬盘只有在Windows Vista或者 Windows 7或更高系统下才能够发挥作用,固态硬盘则没有这个限制
收藏 0 赞 0 分享

U盘无法格式化的几种原因和症状以及解决方法

造成U盘无法格式化的几种原因和症状有很多,这里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下。并提供以下几种无法格式化U盘现象的解决方法,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收藏 0 赞 0 分享
查看更多